在江西,78%的面积是山地丘陵,无数村庄藏在群山褶皱里。“过去送一趟兴国县小洞村,光山路就要开3小时,油费比药品利润还高,谁愿干?”某医药公司负责人坦言。农村购药难的核心,正是“山路阻隔”下的配送困局——村庄分散、山路蜿蜒,药企给单一村卫生室配送,成本高、利润薄,“赔本赚吆喝”的事没人愿干,送药慢、断供成了常态。
国家集采药品以“团购”压减药价的政策红利,如何跨越层峦叠嶂,送到像富足村这样的偏远村落?2024年5月,国家医保局印发通知,明确“鼓励村卫生室、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参加集采”。同年8月,江西率先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启动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、民营医疗机构、村卫生室“三进”行动,一场从“人追着药跑”到“药跟着人走”的“药匣子”革命,正悄然沿着蜿蜒山路,把温暖送到村民身边。
创新模式 打通“山路阻隔”
“阿司匹林哪敢停?有次雨天路滑走不了,硬扛了两天,头晕得站都站不稳,差点出事。”78岁的兴国县茶园乡富足村村民刘大爷,至今留有脑梗后遗症发作时断药的回忆。“购药难、购药远、购药贵”成为很多农村老人用药“梗阻”。
要织密让集采药进村的“毛细血管”,首先得打通“物流堵点”,村民就近就医的“第一站”——村卫生室。2024年 10 月,赣州市为全省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范例,而这一实践正是对国家医保局“强化基层配送保障”要求的具体落实。
赣州市根据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集采药品需求建立 “县配乡、乡配村”的二级配送体系,实行“统一采购、集中配送”,减少中间环节,药企不用再跑遍零散村落,只需把药集中送到乡镇卫生院“枢纽”,再由卫生院协调村医固定时间“集中提货”,或是安排专人送药。“以前送10个村要5辆车,现在集中到乡卫生院,2辆车就够了,油费省了近60%,配送时间从3小时缩到1小时。”药企负责人算了笔账。
针对地理位置偏远的山村,配送公司会根据实际需求配送到户。在崇义县乐洞乡,82岁的王奶奶因风湿常年卧床,以前每月得让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寄药,现在工作人员不仅骑着摩托车上门送药,还会帮她测量血压、讲解用药禁忌,“我现在就盼着送药的车来,真让我心里踏实!”王奶奶笑道。
药进了村,只是第一步。面对有限的药柜空间和村民复杂多样的需求,进什么药?如何确保进村药品是村民最急需的?“老百姓需要啥,咱就送啥!”医保部门深入调研农村用药需求后,由省级医保部门统一发布集采药品“三进”行动药品品种和推荐配备药品品种。截至目前,共728个品种2127个产品纳入,其中零售药店、村卫生室推荐配备459个品种1256个产品。为防止“一刀切”,赣州重点围绕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以及感冒、腹泻等常见病,联合当地医药公司、乡镇卫生院指导村卫生室梳理出村级集采药品清单,并根据村民结构动态调整:兴国县东村乡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40%,就多配备硝苯地平、阿卡波糖等降压降糖药;赣南老区留守儿童多,便补充阿莫西林、蒙脱石散等儿童用药……
“原则上要求中选企业在10个工作日内保证配送到位,不得因订单数量、地理位置等原因拒绝、拖延配送。”赣州市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参加“三进”行动的村卫生室在省招采子系统按需采购药品,与公立大医院同采购平台、同生产企业、同配送企业,切实保证基层用药“无差别对待”。
保障供应 破解“用药顾虑”
走进兴国县东村乡小洞村村卫生室,陈列着集采药品的专柜上都张贴着蓝色统一标识,集采药品都贴着“双标签”——左侧是市场价,右侧用红色字体标集采价。“啥信息都一目了然!”张大爷指着价签说:“一眼就能看清省了多少!”
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严格落实药品“零差率”销售政策,公开承诺“绝不加价、绝不收折扣、绝不网上销售”,让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集采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。“以前总担心药费拖累子女,现在药价便宜了,我按时吃药,血糖控制得很好,糖化蛋白从9.2%降到6.5%。”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陈阿姨因患有2型糖尿病8年,需长期服用阿卡波糖片。以前,一盒阿卡波糖片价格36元,现在一盒降至7.51元,一年下来仅降糖药的费用就节省了683.76元。
便宜药进了村,村民心中却还有一丝顾虑:“这么便宜,是不是假药?”兴国县江背镇的李大爷以前总往县医院跑,“就怕村卫生室的药不靠谱”。对农村居民而言,“放心”比“便宜”更重要——过去基层药品流通环节不透明,假药、回流药的传言,让不少人对村卫生室的药“敬而远之”。
江西的破局思路,是用“数字”给药品上“保险”。赣州市在所有村卫生室铺开电子处方系统,村医开方后自动上传至医保平台,患者可通过手机清晰查看医生所开的药品名称、具体用法、每日频次,对自己的用药记录了然于胸。问诊记录与开具电子处方均在云端完整留痕,过程透明;更关键的是,所有集采药都贴了“电子身份证”——追溯码,扫码就能看到药品从生产厂家、批次,到流通环节的每一步记录。
“你看,扫这个码,厂家是哪家、什么时候出厂的都清楚!”如今,李大爷常常到村口的村卫生室买药,习惯性先扫下药盒上的码,“现在有了这个‘身份证’,我再也不用担心买到假药了,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就能买到放心的药!”
数字赋能不仅让百姓安心,也帮村医精准管药。长冈乡塘石村卫生室的谢医生,每天都会打开电子系统,查看村民用药记录:“谁的降压药快吃完了,系统会提醒;哪种药用得快,就及时报计划补货。”过去村医靠“记台账”管药,常出现“村民来取药,药柜已空”的情况;现在动态调配,断药率下降了90%。对村民有需求但暂未配备的集采药品,及时通过信息系统下单,配送公司立即响应、安排配货、出库配送,最晚次日即可收货。“村民再也不用为‘怕断药’焦虑了!”
惠民利企 实现“三方共赢”
截至2025年7月底,江西集采药品“三进”参加单位已达16193家——包括6325家零售药店、426家民营医院、9442家村卫生室,覆盖658家企业的728个品种、2068个产品,采购量突破2亿片(粒/袋/支),采购金额1.56亿元。与2024年底相比,参加单位数量增长23.24%,采购量翻了近3倍,这样的增速背后,是“多方共赢”的机制设计。
对百姓来说,“赢”在“省钱又省心”—— 截至今年7月,我省已落地执行37批次1352个药品、50批次93类医用耗材和15类体外诊断试剂,像刘大爷长期服用的阿司匹林,集采药后平均降价超80%,加上医保报销,自付部分不到1元;对村医来说,“赢”在“有药可开、有信任可依”,谢医生明显感觉“村民来卫生室看病的多了,以前怀疑‘小诊所药不好’,现在看到和大医院同药同价,信任度高了”;对药企来说,“赢”在“成本降了、订单稳了”——通过“集中配送”,企业不用再应对零散小订单,配送效率提升,利润有了保障,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以前不敢接偏远村的单,现在和乡镇卫生院签长期合同,有稳定销量,肯定愿意干”。
不仅如此,为促使更多基层医疗机构从“犹豫观望”向“主动参与”转变,我省建立健全集采药品“三进”单位激励机制,在医保定点准入、职工医保门诊统筹、门诊慢特病医保定点、双通道药品医保定点、减免质量保证金、预付医保资金、医保信用评级、星级评定等中予以激励。
“‘三进’不仅仅是简单的‘送药下乡’,而是要加速构建‘质优价宜、透明可及’的基层用药体系,同时努力实现‘群众得实惠、机构能发展、企业愿参与’的多方共赢格局。”江西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江西把集采药品“三进”行动列入全省“三医”协同十大便民举措,正是要通过医保、医疗、医药联动,让集采红利穿透“最后一公里”,一点点弥合城乡用药鸿沟,促使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惠及普通村民。
如今,在赣南的深山里,村卫生室的药柜越来越满,红色的集采价签越来越醒目,“便宜放心药”正从城里的“稀罕物”,变成百姓揣在兜里的“日常品”。这场“上山下乡”的药品变革,不仅解了百姓的“药紧事”,更夯实了健康江西的“基层根基”——当山区老人不用再为买药奔波,当村卫生室能留住患者,乡村振兴的“健康底色”正变得越来越鲜亮。